为什么现在没有鱼雷轰炸机了?
鱼雷轰炸机起源自一战、成名于二战,主要通过携带鱼雷超低空突袭攻击海面舰艇,在被现代反舰导弹取代之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机型。二战很多著名海战中,它们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批优质的鱼雷轰炸机,如美国TBD\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绝对是二战史上最耀眼的存在。
1942年8月,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击沉日军“龙骧号”轻型航空母舰。11月,瓜达尔卡纳尔海战重创日军“比睿号”战列舰。1943年新型TBF-3服役,开始参与猎杀德国U型潜艇任务。1944年6月,在菲律宾海海战中击沉日军“飞鹰号”***,随后又在莱特湾海战以及之后先后击沉“瑞鹤号”大型***,以及日本联合舰队的象征“大和”、“武藏”两艘战列舰。
随着二战结束、冷战开启,进入5-60年代后机载导弹技术、现代防空火力的兴起。鱼雷轰炸机由于独特的超低空(30米)、固定航线投放鱼雷的特点,在现代军舰密集的防空火力中等同于***。因此,被历史所淘汰是属于正常优胜劣态。
二战后最接近鱼雷攻击方式的战争当属马岛之战,在鱼雷轰炸/水平轰炸已成为过去式的情况下,阿根廷空军因为装备性能落后于英军,使用攻击机携带自由落体炸弹超低空突袭英军舰艇。
最后虽然取得击沉、击伤英国多艘军般战果,但是自身伤亡更加巨大,到后期已无力再战。反观另一组打法,用超级军旗携带的反舰导弹(鱼雷替代品)却取得更大战果,连续击沉42型“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输者”号大型运输船。
两者对比,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鱼雷轰炸机会被淘汰。给大家一张强-5乙雷鱼攻击机作为结尾,同样由于已落后于现代战争需要,最终下马让位于反舰导弹。
对于这个问题呢,老鹰航空来谈谈看法吧:
第一呢,鱼雷攻击机在一战和二战时期都是海战中对敌舰进行有效航空攻击方式之一(另外的方式就是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在对敌舰投放鱼雷攻击之前,需要切入到低空水平飞行,甚至是贴海面飞行,飞行速度还不能太快,否则鱼雷投出去之后不能顺利入水,发生弹跳。等到瞄准之后,投放鱼雷,鱼雷机才可以立即加速爬高远离战场。在整个的低空飞行过程中,鱼雷机处于高度危险之中,不仅受到敌机的俯冲射击,还要受到几乎所有敌舰上火炮的攻击,被击落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第二,虽然风险比较高,但是一旦鱼雷击中目标,往往会收到极佳的战果。相比于航空***而言,鱼雷的战斗部装药更大,击破敌舰水下部分结构之后,大量海水倒灌进舰内,从而形成更大的杀伤效果。如果击中***舱、锅炉舱、龙骨等关键部位,可能一发鱼雷就能击沉敌舰。这种作战效能远远高于普通舰炮,因此,鱼雷机才成为当时***上的主力作战机型之一,典型代表作品有美国TBF“复仇者”鱼雷机。
第三,二战结束之后,导弹技术高速发展成为海上反舰作战的主力武器,相比于鱼雷而言,导弹的战斗部威力更大,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射击精度更高,并且还可以集反舰、对陆攻击为一体,具备更高的作战效能。因此,鱼雷在反舰作战任务中慢慢的被淘汰了。不过作为一种备份武器,现在各个军舰都保存了鱼雷发射器,作为一种反舰和反潜的支援型武器。
第四,不过,在现代战争中,鱼雷在反潜作战中依然具备不可替代性,因此,很多固定翼反潜机如美国P-3、P-8,和各种反潜直升机都会携带反潜鱼雷对水下潜艇进行攻击,不过这种航空鱼雷一般以中型或者轻型鱼雷为主,还会配置减速伞,以便于以较低的安全速度入水,启动发动机奔向水下的潜艇。理论上这种反潜舰载机可以用鱼雷执行反舰攻击任务,但是现在的海战对抗中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攻击,那基本上是一种***性攻击方式,很难取得成功。
所以,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因为军事科技的进步,逐渐淘汰了鱼雷攻击机这种机型,毕竟,它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海战了。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鱼雷轰炸机主要指挂载鱼雷对舰艇实施攻击的轰炸机,这种轰炸机产生有其特殊背景。伴随海战规模扩大,近岸地区防卫需求增加,所以许多海军强国开始设计一些轻型飞机挂载老式鱼雷(多为一到两枚)从近岸机场起飞辅助岸上火力对敌舰进行攻击。然而很快,飞机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这种性能单一攻击力又不强的战机即将面临淘汰,可航母发展却使其焕发第二春。
一战结束到二战初期,许多海军强国都装备有航母,但早期航母技术稳定性差,当时比较先进的飞机无法装备,所以鱼雷轰炸机就成为多数装备航母国家选择。这些国家专门设计出适合鱼雷轰炸机挂载的中型鱼雷并提高鱼雷轰炸机重量以便增加航程,因为早期上舰的战斗机大多质量轻且火力弱,多负责舰艇防卫,而鱼雷轰炸机由主要针对舰艇攻击,不需要考虑被近岸战斗机拦截问题,因此战场生存率比较高,甚至创下许多惊人战绩,如击沉“威尔士亲王号”(日本)和“俾斯麦号”(英国)。
但从鱼雷轰炸机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类型战机本身就是航空、造船及防空技术落后的产物,是一种阶段性临时产品,类似于海军中的“雷击舰”(重点装备各种鱼雷)。当相关技术逐渐完善后,这种产品就会自然被淘汰。中途岛海战时美日双方鱼雷轰炸机都已经显示出战场适应性差特点,面对日趋先进的舰载战斗机,鱼雷轰炸机战场生存率不断降低。而美国“黑寡妇”舰载战斗机出现后,基本宣布鱼雷轰炸机完成自身历史使命,即使美军在二战末期也都是在取得绝对制空权基础上才出动鱼雷轰炸机“锦上添花”,战后这种轰炸机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鱼雷轰炸机诞生于20世纪第一个十年,但它真正大放异彩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在英国追击“俾斯麦”号战列舰还是在日本攻击美军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战役中,鱼雷轰炸机都扮演了积极重要的角色。然而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鱼雷轰炸机似乎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消声觅迹,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航空鱼雷是种比较精密而脆弱的武器。虽然经过了雷体结构的加强,但是对飞机在投放时的速度、高度和入水姿态都有着极大的要求。所以鱼雷轰炸机为了保证鱼雷的攻击效果,必须保持稳定的航向和速度。而这恰恰却是构成了高***极佳的靶子。其次,随着无线电近炸引信在各种口径的高射炮弹上大量运用。使得集群攻击的鱼雷轰炸机编队极易被打乱,从而影响打击效果。最后,随着机载反舰导弹的出现。最大航行距离不超过10千米、且攻击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鱼雷自然便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国曾经受“空潜快”战略思想的影响,在还未装备一款成熟的空对舰打击武器(空舰导弹)之前,曾将仿制苏联的RAT-52空投反舰鱼雷(国产型号鱼-2)挂载在轰-5上面,使其成为一款堪用的鱼雷轰炸机。后来考虑轰-5飞行速度慢、飞机外形过大。曾打算在70年代,基于强-5攻击机的基础上发展一型专门的鱼雷攻击机。后来由于机载雷达、自动驾驶仪、瞄准具等设备配套问题而最终未大批量生产。这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研发的最后一款鱼雷攻击机。(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