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们怎么玩?
谢谢邀请。小时候不向现在。条件好。玩具多。那时候就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房子。偶而也跟大点的姐姐到城河抓小鱼。现在还记得小伙伴被蚂蟥吸着腿,吓的哇哇大哭的情景,兴亏大姐姐拿鞋很打才掉。爬到城墙上摘枸杞子。不小心滑了下来。把脸划个口子。我咱回家挨骂。偷偷用头发遮住。好几天才长好。现在回忆起来。还仿佛就是昨天的事。真是光阴似箭哪。童年是快乐的。
谢谢邀请,我小时候,很简单也很质朴,那时候,物质条件也不是很丰富,电子产品很少,家里面人对于我们大多处于“散养”状态,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上辅导班什么的,造成现在的我们每提起多才多艺这个词,都有点尴尬,毕竟没啥才艺哈哈~~回归正题吧,小学二三年纪时,大多都是玩弹子吧,每次到下午回家,几个小伙伴在一起比比谁的多,谁的少,那时弹子一毛钱五个,但大多很少买,因为没口袋里没啥钱,有钱也想买辣条等等零食吃,再大一点,小伙伴几个,一起利用学校午休时间不睡觉,跑去躲着相互打枪,分两对,看哪一队先输,在学校,玩“过黄河”,就单腿支地,然后相互推,谁先另一只腿着地,谁就失败,分为两队,每对也有一个圆框,作为暂时休息的地方,然后两对开始比试了,网上说书上说,都说中国人没团队精神,喜欢独干,不懂得怎么团队合作,可是,在那时,我相信,小伙伴之间团队合作肯定是很棒的,虽然很稚嫩,但不可小视,只是,随着渐渐的长大,这样团队合作的游戏或者其他的就很少了,进入中学时代,大家都忙着学习,比拼成绩,而成绩想团队合作难度有点大,所以渐渐的,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战场,可以一起玩,但团队合作很少了,直之毕业后的再次合作
小时候的玩具吧,利用率最高的应该就是弹弓了,是拿了家里的粗铁丝让大一些的伙伴帮忙做得,几乎天天随身带着。最羡慕的就是有一把可以打塑料***的小***了,可是直到小学毕业也没有得到过。
纸拍,用旧书做的。弹珠,拿纸拍换的。陀螺,用木头削的。高跷,小树干做的。拉着跑的小板车,也是木板和木轮组的。还有捉子,上扔的包是布缝的小沙袋,四个***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所以说,用金钱衡量的话,那时我们的玩具成本几乎是零。
爸爸给我做了一个滚铁环,可把小伙伴们都给羡慕坏了,都争相抢着玩。
大山里孩子的童年是贫穷的,但并不一定是不快乐地。快乐和物质条件的富足或者匮乏,并没有对等的联系。
谢邀。
由于我记忆力甚差,是那种都回忆不出来最近一个星期发生什么事情的人,更别提小时候了,印象不是很深。
我出生三岁前是在姥姥家养大的,然而一点记忆都没有了。三岁到十二岁是在奶奶家长大的。那个时候爸妈在县里做生意,应该是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儿童节,更没有印象了,农村应该不会重视这种不是法定节***日的节日。
不过小时候的乐趣可能是小伙伴一起去玩,踢毽子,砸沙包,跳房子,等等。要么就去河里抓鱼,树上抓鸟,逗逗猫,逗逗狗。
我是Superego,斜杠青年,热爱心理学,更热爱分享,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提起小时候,记忆中的一幕幕涌现脑海。我的童年并没有像其他小孩那样开怀尽兴,但该玩儿的我都有经历过,我觉得已足矣。
小时候玩儿的可多了,大家一起看葫芦娃兄弟、奥特曼、鞠萍姐姐的综艺节目,那个时候有电视看就很满足了。
除此之外,跳房子和丢沙包、打弹珠,打“徳螺”、抓洋、弹弓抓鸟、跳马、跳绳、用腿碰碰撞,都成了日时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