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书法像钓鱼吗?
[玫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玫瑰]
从“书法像钓鱼吗?”这个问题不禁再次联想到“场景”创作的重要性。
其实书法创作包括字和篇两部分,在“字”的创作中采用学过的笔法是无疑的,那么字的结构造型呢?难道要“名贴集字”吗?还是要依靠生活的影响、印象,***取“拟人、拟物”等手法,利用所掌握的笔法能力抒发出带有韵味情感的线条,最终表达出你对生活的态度,至少是某个***的态度。这样就不难理解“书法像钓鱼”,其实书法不仅像钓鱼,常常感到“像炒菜”、“像打字”。
模糊记得一本古书上说,有一笔用力像“抠鼻屎”,当时好笑又赞叹古人***用最常见且***不能回避的解决鼻屎方法加以比喻,让人容易找到力的目的在于“抠掉”,那你怎么抠掉的,问自己好了,找不到感觉就多抠几次嘛。炒菜也一样,用铲子炒菜总是要铲到菜再翻吧,否则瞎比话什么。打字呢?打字时噼里啪啦,没有一下是“虚”的,这种力用在“翻转”上,肯定会有恰到好处的“驻笔”在其中令翻转态度鲜明。
其实书法诗词多字创作非常普遍,那么多字,一个一个依序写下来,这只是一个创作步骤,而称不上“创作本身”。既然是篇幅,就要考虑整体布局,虽不是下象棋,但字与字之间还是有关联的。例如《兰亭集序》,读懂内容再欣赏作品以及临摹就会不同于盲目临摹的情感,一旦找到作品的感情线,会发现处处有情,笔笔动人心弦。整篇犹如一个活动的兰亭***流殇场景,仿佛书法爱好者们就在他们周边“围观”。惬意的亦彼此举杯邀书,畅怀淋漓。
其实生活是促进书法创作发展的动力,缺少生活实践的创作是苍白无力的。
请欣赏草书“安”,截图自《草诀歌》
从灵魂深处厌倦中国书法,因为它已经从文明,传承,意境演变成江湖猴戏,那么的低级趣味,那么的自贱,让人作呕!
钩鱼,闲者自娱自乐的休闲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生无爱好,无特长,对***,玩牌又无性趣,因此追逐时尚,伴演古时文人隐居山野,垂钓泉溪,仿照世外高士,“一心只读圣人书”,总比终日昏睡,抱着手机玩一天要强的多,且心静而人不倦。
写书法像钓鱼吗?怎么说呢?像又不全像。说像,都是手腕的活,都要全神贯注,既用脑,又需体力。说不像,书法需要多年训练,要有一定审美能力,其一幅书法作品从结字到布局都需一定的功夫和审美能力,才可完成。钓鱼则不然,只需一定钓鱼知识,***皆可垂钓。
谢邀,因为退休,有条件拒绝喧嚣,搬到郊区居住,周边都是湖汊,勾起了钓鱼的念头,大有一种"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的冲动,在某多上下了一系列的单,竿,钩,线,饵,置办停当,天气却愈发的寒冷,鱼不开口。于是啄磨鱼的习性和饵料的搭配。钓底,深水处水温相对高,主攻青鱼,鲫鱼。在若干次空军之后,毫不气馁,抵得住严寒,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漂相,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很轻的口,象小龙虾拖钩的漂相抓住了,在主线的歌声中,钓上了条5斤多的青鱼。
那种成就感在心底涌动,而旷野中寒风习习,无人喝彩。这一点倒很象退休前主动退居二线,在职工之家闭门练字的自得其乐。真正的快乐,无需喝彩。写字垂钓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