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垂钓趣事儿,还有几人记得?
我们村头有一条河一座小桥,小时候,涨水时喜欢站在小桥上看鱼,鱼很多,小白条浮在水面,吐口水就抢着吃,有时拿一块馒头捏碎撒进去就会有一群白条过来抢,很好玩,有一次看见有一个人在钓鱼,那时自己也不懂,又不知道在哪买鱼钩,就跑回家将妈妈的缝衣针用钳子弄弯,搞了好长时间才搞好,还不像样,找了一根缝衣的线一根小木棍,拿了一块馒头,又回到小桥上将馒头挂在勾上开始钓鱼,扔进去小白条就抢,瞬间就抢完了,就是钓不到,可能还是鱼钩做的不过关吧,因为鱼多,偶尔能将鱼挂出来,很开心的。小时候的记忆鱼真的很多,河水退下去以后村里很多人就会你拦一段我拦一段,用桶或盆全家出动舀水,那场面非常壮观,等到将水舀到很浅时,鱼就开始在里面翻腾,看大家的兴奋劲吧!也不知道累了,继续舀水,直到把水舀干,开始摸鱼,忙的不亦乐乎,最好能抓一桶鱼,一天下来弄得浑身都是泥,真的很开心。
小时候由于条件不允许,又喜欢去溪里钓鱼、所以只能向家里要俩毛钱买鱼勾、而且有时候还不一定要的到、由于那时候农村条件实在太差!所以买的鱼勾特别珍贵、然后去编织带上面的毛线把他弄下来做鱼线、还记得是用中华牙膏皮做的铅坠、在去山上砍只竹子然后用刀削的很精致、挖几天蚯蚓、一竿一勾一线就完事了、而且那个竿那时候在我们的心里绝对不比现在的禧玛诺差、太珍贵了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
回想三十年前家住农村的我,门前一条很大很长的河,一到钓鱼季节也会有很多的人到河边钓鱼,不过那时侯钓鱼和现在概念有些不同,那时侯都是想改善一下伙食,而现在都是***和健身的标准。
那时侯钓鱼我们的线钩漂和杆都是自产的,钩是绣花针用火烧红弯成钩形用水浇使其产生钢性不易拉直。线就没几号几号那要求了,找到一根能钓鱼的线就不错了,漂的材料很简单,能找到鹅毛很不错了,找不到就用烂拖鞋的那种底,切成长条小块绑上就算漂,杆就更容易了,我家后山的小竹子很多,想漂亮就用火烧一下有弯的地方拉直后淋点水,漂亮的鱼杆就做成了。
那时侯的鱼不知道是太笨还是太饿,很容易上钩。现在还商品饵拉搓搞尽就是不上钩,时代进步可能鱼儿也真变聪明了吧。
三十几年前,能钓几条鲫鱼回家,别说那就是美餐一顿,如果是钓到大鱼回家加上父母的一顿夸奖那滋味有很多人也应该领教过吧!别提心里那多么的美滋滋了。
小时候住在地安门,童年的夏天基本在什刹海钓鱼度过。约好同学,也没有鱼竿,用鱼线绑在竹棍上有鱼钩就行。带个罐头瓶用绳栓好提着。家里绝对原生态的鱼缸,缸底铺着沙石,养着水草。河蚌、小虾、趴虎、白条、小鳝鱼…每天都有更新。花盆里的花因为挖蚯蚓死了好几盆没少被大人说。转眼四十多年了[流泪]
80年代的乡村是很贫穷的,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肉是很少能吃到的,所以我们小伙伴们下学之后就到河里抓鱼摸虾,既解了肉馋,也成为了我们的童年趣事。我记得是用5分钱买来两只鱼钩(带倒刺的),到屋后竹林里寻觅一根粗细适中的“钓鱼竿”,用买来的洋线三股捻成一根钓鱼线,接着往鱼线上穿浮漂,我们是就地取材用公鸡的羽毛梗,剪成一小截一小截往鱼线上穿,再找来用完的旧牙膏铅皮,剪下一小块当铅坠,放在鱼钩上方一、二寸的地方,就这样一副简单的钓鱼竿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鱼餌,我们到阴暗潮湿的墙根处挖红蚯蚓,用一小罐子装着,往内面加一些潮湿细土以保证它们始终是活的。
就是这些简单的装备,钓到了很多的鱼儿,大的小的,色彩斑斓的,也许那个时候的鱼也傻吧。会钓的不会钓的都能钓到鱼,亦或许那个年代,就连河里也是贫瘠的。只要有吃的,鱼儿都会一哄而上。岁月悠悠,那个年代已经深深的植在我们的记忆里,但是那些快乐的时光仍会萦绕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