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钓鱼网

翠鸟***的图片

  1. 在农村小河里捕鱼抓虾,大家认为什么样的规范更合理?

农村河里捕鱼抓虾,大家认为什么样的规范更合理?

农村小河沟里的鱼🐠在我们小时候真的多,后来由于电鱼和农药使小河的鱼基本上没有了,现在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好了加上农药也没有以前那么过度的使用了,河里的鱼🐠也就慢慢多了起来,只要不电鱼药鱼和过度***,没事的时候钓鱼可以修身养性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时候的小河可是鱼***宝库。不必说溯游而上成群结队的白条鱼,潜藏在石缝里面的有斑纹石鱼、滑溜的鲇鱼,还有头两端长有刺的"疙鸭尖",扎到手上钻心而痛;也不必说拿着三尖扎的"扎鳖人",不多时在沙滩上扎出一个大鳖来,深潭里游着几斤重的鲢鱼鲤鱼还有肥胖的鲫鱼,这些鱼大都是从池塘涨水跑出来的;单说柔软的沙滩里的"沙趴"鱼足够兴奋的,浑身斑纹,圆圆胖胖似圆棍,肉多刺少,味香嫩口,是小孩们的最爱。小孩们整齐的横排站在水里踩着沙滩,脚在沙滩里来回扭动,不多远就会踩到躲在沙子里的"沙趴",两手左右两侧包抄,就会从水里抓出一条条来。

小孩们捉鱼以玩的成份较多,大多是在岸边草丛里,石头缝下摸鱼。而大哥哥们则是用手工编织的"舀子"逮鱼,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手疾眼快,掌握舀子的角度和力道,这样追逐着鱼十有八九跑不了,一中午下来逮满满的巴篓。年长大人则是用网撒鱼了,织网需要手艺和耐心,而撒网也需要技巧,否则网撒不开,有技巧的撒出的是一个大圆,覆盖面大自然逮鱼就多。而那些乡村干部则是炸鱼,那个时代***和***管制不严,乡村干部就拿些***包一小包,插上***导火索绑上石头,一二秒时间把***朝深水区扔出,这样的方法危险而有效,遇到鱼群一次可炸出几十斤来。这几种捉鱼的方式,使河里的鱼一直保持着良性的循环,每次涨水后,河里的鱼特别多。

翠鸟捕鱼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导致河里的鱼锐减甚至灭绝的则是用电瓶打鱼和鱼鳞精毒鱼,高压电打过去,大鱼小鱼鱼虾全部死掉,而毒鱼更是灭绝式的,半瓶药从上药撒下去,绵延几里的河道鱼都遭秧,但毒鱼这种方式被邻河村民所喜欢,一听说毒鱼,全村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拿洗脸盆的,拿做饭用的筛照子的,拿装东西挎篮的,一条河道上百人在水中你争我夺,蔚为大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那条小河之上建了水库,碧波荡漾,沙鸥齐飞,青山倒影。水库里鱼虾相游,这里又成为人们休闲垂钓之地。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另小看农村的小河,它是大江大河的源泉,没有农村的小河流,大江大河也无法形成。因此,我们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时,不但要注重对大江大河的保护。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对涓涓细流的关怀。

翠鸟捕鱼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很多大江大河都禁捕禁钓了,也许这样做,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国家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现在还难下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意识加强的表现,应该是件好事。当然,我们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不仅仅限于大江大河,我想更应该从小河流做起。

河中的鱼虾,本来就应是人们的猎取之物,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这种行为并没有给生态带来任何危害,但为什么现在的捕捞,却能给生态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果仅凭简单粗暴的“禁捕,禁钓”,我看肯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现在外来物种又多,像什么小龙虾罗非鱼,牛蛙等,如果不进行捕捞,反而有可能带来生态的灾难,欧美国家的“亚洲鲤鱼"危害,就是个最好的实例。因此我认为适当的捕捞,可能对生态反而更为有利。那么小河流该如何规范抓鱼抓虾呢?

翠鸟捕鱼的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在小河说抓鱼,抓虾,垂钓等,应该避开它们的繁殖季节。其次,使用的网具应有网目规格限制。另外,应严禁电鱼、毒鱼、使用特殊网具等毁灭性捕捞手段。此外,应鼓励人们对外来入侵品种的捕捞(如小龙虾,清道夫鱼)。

当然要规范这些行为,肯定就应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过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要有维护生态的意识,并互相监督落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zsl-bio.com/post/1082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