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的饵料隔一天还能用吗?
做好的饵料冬天隔一天还能用,夏天只能凑合着打窝,除了钓草鱼需要提前发酵饵料外其他的尤其是钓鲫鱼不行,一团好的饵料就要讲究味型还要讲究状态、颗粒粗细……味道只是诱鱼状态才是吃钩的关键,普通一道菜闻着香可看上去惨不忍睹你也不会有胃口吃的,饵料过夜会发酸发粘,只能打窝,偶尔有钓鲤鱼的奇效,但不绝对。
总之一句话,尽量不用过夜饵料,怕浪费可以每次少和点多和几次!
做好的饵料隔一天还真的能用。相信大部分钓友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开饵开多了,一次垂钓用不完,剩余的饵料丢了喂鱼,太可惜;拿回家不知道如何保存,随意放置到第二天容易坏掉、或者是状态改变、或者是味型被改变。特别是拉饵,状态的改变最为明显,可以让多余的拉饵放置第二天也能用。
钓鱼饵料是现货好用还是提前一天货好好用?
根据广大钓鱼爱好者以及资深钓鱼人使用饵料的情况来看,钓鱼的饵料肯定是现货比较好,以下三个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一般的钓鱼的饵料,一般的是从味型和形态及颜色来分析,现开的饵料肯定比较好。现开的饵料肯定比提前一天开的饵料,上鱼的频率,诱鱼钓鱼的效果。肯定比提前一天开的料要好用。
黑坑放鱼第二天怎么钓?
新放的鱼警惕性不高,基本上有饵就会吃,这时候采用扎边钓将饵料投放到水中,很容易引诱鱼靠边吃食。
所以黑坑放鱼第二天是可以扎边钓的,放鱼后活水水域的鱼会很快的咬钩,特别是早上的5-10点之间是钓鱼的黄金期,还有就是下午的4-6点也是鱼咬钩比较积极的时间段,换句话说就是早晚比较适合在岸边扎边钓。
同一个位置,同样的饵料,头天口很好,第二天没口,为什么?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野钓当中,是很常见的。有一定钓龄的钓鱼人,基本都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真的很复杂,下面我就粗略的说一说(因为没本事细说,呵呵)。
我们所知道的,能够影响鱼在水里行为及习性的因素有:温度、风向、阳光、雨水、气压、水位、时间点、甚至月光等等。其实,能影响到鱼的,可能还有,只不过我们认识不到罢了。也没有人会去潜心研究这些规律,因为看似简单,其实涵盖的内容太多。
西南风不好钓鱼,气压低不好钓鱼等,这些都是钓鱼人总结出来的。而这,却又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项,有时,其负面作用会被别的因素抵销。就如题主所说的,头一天上鱼的可是西南风啊,对不对。而第二天,不是西南风了,殊不知,在这个深秋的季节,北向风就代表的降温,而有时降温带来的影响足以“致命”。但同行人钓鲢鳙却又上鱼,似乎温度又没有那么夸张的作用。于是乎,水表降温,水体内上下形成对流,造成深水缺氧的理论貌似又套上了,一番分析下来,我发现我也糊了……
打住!我的意思就一个:利用自然条件分析鱼情,适用性有限,因为认知本来就有限。
感谢邀请!我从自己的角度和作钓经验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其实我们钓鱼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个钓点不可能每一次作钓鱼口都那么好,有时候空军都有可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天气影响。如果天高气爽,水中含氧量就会很高,鱼儿开口肯定会积极。相反,有时候如果阴闷天气,鱼儿吃口就会不积极。还有就是风的影响,鱼儿在有风的天气比没有风的天气活跃,风力的大小也决定水里含氧量的多少。另外还有水流的影响,鱼儿在有水流的钓点比没有水流的钓点更活跃,因此在阴闷无风的天气选择进水口是最明智的选择。再一个是水温的影响,每个季节,每一天,每一个时段,鱼儿都会不断变换找一个最合适的水温的地方。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鱼儿的活跃性。
你的钓点是一个池塘,最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虽然第一天口不错,可以肯定的是,当时作钓的天气适合鱼儿开口。第二天选择底钓没有口,很正常,有可能那天天气不好,水里面含氧量不足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底钓没有口,我们可以尝试钓水层,钓水层可以从下向上搜索,也可以从上向下搜索,这种方法我经常用,能够有效地增加鱼获,每一个水层大概尝试三次以上,哪个水层有鱼就哪个水层作钓。最后祝你鱼获满满!